
卷首语:
不同视角观得不同世相,现世荒芜的大地也许曾矗立过繁荣的城池,沉默不语的人也许有过波折、丰富甚至奇幻的过往。本期小说由不同视角切入,瞥见不同环境中人之价值的不同生长,这些生长或许不在计划现场、不在责任现场、不在利益现场、不在荣誉现场……但它们真实存在,不曾改变,受人挂牵。小题材往往能折射大时代,并成为优秀的文本,由蒙塔尤村可以看见十三、十四世纪之交法国乡村的信仰结构及整个国家文化的特点,法语作品中最成功的“喜剧史诗”之一是布瓦洛的《经台吟》。突破观念的束缚,落回个人小视角,才是观得万千世相的不二法门。
本期的散文篇章充满了丰富的情感体验、交流与碰撞,包含人生灼见,深深引发着大家的共鸣,它们或回忆文学界发掘人才感人至深的故事,或以一人语警醒莘莘学子,或探讨关于成长、衰老、赡养以及戒断的沉重话题,蕴藉深厚,回味无穷。此外,乡愁、文思、景致也是本期散文关注的重点,月光、文字、山海均折射着人类不同的情思与命运,学会共情山水与他人,也许是我们要用一生来习得的课题。
大地辽阔,诗心无界。当文字化作翅膀,掠过山川河流、草原荒漠,便成了诗人笔下永恒的歌谣。本期诗歌,如繁星散落人间,以不同的声调与色彩,编织出自然与记忆的经纬,在时空的交错处,叩响灵魂深处的回音。它们,或如江河奔涌,或如细雨呢喃,让我们在钢筋森林里听见虫鸣,在喧嚣尘世中触摸故乡的体温,在个体的渺小里窥见宇宙的恢弘。
在时代的浪潮中,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毅力与热爱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。本期报告文学,让我们走进国瓷永丰源技师卢边芳的世界,探寻她在陶瓷领域的奋斗历程,感受那份矢志不渝的匠心。希望大家在阅读内容的同时,能从卢边芳的经历中获得力量,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,在各自的领域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乔治·斯坦纳认为,翻译是一种阐释运动,它“就像一面镜子,不仅反射光,并且产生光”。“蒙汉语桥”栏目的两位译者勇于纵身一跃,在反射作品本身光芒的基础上进入作品本身,将语言化作透镜,用另一种语言阐释思想之光。
本刊声明
1.本刊刊发作品版权所有,不得擅自转载、改编,凡转载、改编,务经我刊同意,违者必究。
2.由于人力财力所限,来稿一律不退,请作者自留底稿。所有来稿须原创首投,三个月内未收到回复者,可自行处理。纪实作品务求真实,如有抄袭、一稿多投导致侵犯他人权益之处,法律责任作者自负。
3.本刊所发表文字、图片均纳入网络,本刊所付稿酬已包含电子版部分,凡不同意者,请在来稿中说明。